范文桂是个越南老兵,他退伍前是越军第一军区14军的金星师第2团第1营的营长,是个少校。1979年,咱们中国和越南那时候有点冲突,他那时是第1营第3连的连长,中尉军衔,带着部队在同登、谅山那一带和咱们的军队打过仗。过了好多年,范文桂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,聊起了他当年打仗的那些事儿。
问:能跟我们聊聊您和兄弟们一起,在守护北部边境时,跟中国军队对抗的那些日子吗?就是说,您当时是怎么跟战友们一起,在边境上跟中国军队对抗,保卫家园的呢?
说起来,1978年夏天那会儿,第3师接到命令,去了高谅省(后来年底时,那地方被分成了高平省和谅山省)东南的同登、谅山那一带。那时候,第12团打头阵,负责同登那边的战斗,而我们第2团呢,就在他们后头,在同登镇和谅山市的中间位置。到了1979年2月16日,师医院说我阑尾炎又犯了,这是第四次了,前几次都没治好,所以就决定把我送到北宁省去动手术。
2月17日一早,我正准备上车呢,结果一辆拉着伤员的卡车从北边呼啸而来。我赶紧冲过去问了下,才知道是中国军队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。一听这消息,我立马决定掉头回部队,和兄弟们一块儿迎战中国军队,就像以前我们一起对抗美国军队那样,并肩作战。
一回到谅山市,我就听到远处老是传来枪炮响,路上净是往南跑的老百姓。就我和一个女民兵,我们是往反方向赶。到了部队,我立马去找战友们,直接跟他们说:“不管咋样,咱们生死都在一起,别怕!”到了2月19号,咱们得打仗,把丢了的盆景山阵地抢回来。那盆景山啊,有三个小山头,最高的有423米高。一大早,咱们就开打了,你猜怎么着?才15分钟,咱就把那块地方又拿回来了。
2月20号一早,我们又发起了冲锋,很快就把探某给抢回来了。到了22号,上头下了命令,让我们撤回原来的47号高地那儿,稳住防线。在那儿,我们跟中国军队干了一仗,硬是把他们给逼退了。但没多久,上头为了保存咱们的实力,又让我们撤到三清洞东北边,跟那边的火力连一起打仗。之后的日子里,我和兄弟们一直在那儿拼死拼活地打,直到中国军队撤回他们自己国家去。
问:您觉得那时候咱们中国军队的实力咋样?是算得上一支特别厉害的精锐部队,还是各种力量都有的混合部队呢?
答:我打过交道后觉得,中国军队真是啥人都有,主力、地方、民兵游击队全混在一起。他们人数真的很多。我记得战后统计时,我手里那份数据说他们有大约60万人参加了这场仗。虽说人多枪也多,但在打仗这块儿,他们可没我们老练。毕竟,从朝鲜战争算起,他们已经几十年没打过大仗了。
说到步兵的基本装备,咱们的主力部队可要比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强不少。他们那边还在用半自动步枪呢,这种老旧家伙什儿,咱们也就只给地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用用。等中国军队撤了,咱们去他们阵地看了看,嘿,他们挖的战壕大多都不深,还密密麻麻的,不像咱们的,又深又结实。我跟好多兄弟伙说,这样的工事,步兵冲上去都多余,直接用大炮轰几下就完事儿了。
问:咱部队那时候战斗力咋样,大家伙儿心气儿高不高?
答:我这儿没整个战线的具体数字,但就,每个越南士兵得对付二十多个中国士兵。吃的喝的也都成问题,我们大多数人就只有一身衣服,一把枪,好些人好几天都洗不上澡,一天也就吃一顿饭……可兄弟们还是拼死拼活地打,没有一个人离开阵地。好多兄弟就算受了伤,也铁了心要战斗到最后。
除了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兵,咱们还得记住好多打仗经验丰富的指挥官,比如黄丹少将。我早在抗美救国战争那会儿,就跟他并肩作战了。1981年5月到6月,400高地,也就是法卡山那场仗,我作为营长,带着队伍上去打,还亲自跑到指挥部给他汇报情况。第一次进攻的时候,他点头同意了我们的打法。身为前线指挥官,他老往一线跑,看看咱们战士,给大家打气。最关键的是,他定的战术对头,既能保护咱们的人,又能打赢仗。
问:中国军队表示,他们在赢得胜利之后,是自己主动选择撤军的,您对这事儿怎么看?
答:我简单说一个吧,战争刚打响那会儿,中国军队喊得震天响:“攻下同登,早饭就有着落了;拿下河内,晚饭也不愁!”但这不就像是做贼的喊抓贼嘛?毕竟,咱都清楚,那时候越军第3师第12团的口号是“一路打到友谊关吃早饭,再打到南宁过年去!”可实际上呢,从1979年2月17号到28号,他们的进攻慢得像蜗牛,根本没法兑现那口号。我听说啊,咱们在战争头几天稍微吃了点亏后,很快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,打算用一堆现代化武器和猛烈的火力,来一场大反击。说不定,咱们在战略上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底,所以中国军队很快就撤了,免得吃大亏。
这位作者是历史学硕士毕业,目前在大学里当讲师,他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中越战争的历史。
微信公众号:南疆战火已燃十年嘿,大家伙儿,知道有个微信公众号不,叫“南疆烽烟正十年”,但其实咱换个说法,那就是“南疆战火已经熊熊燃烧了十年”。听起来是不是挺有那股子烽火连天的味儿?这公众号啊,讲的就是南疆那地儿,这些年来的风云变幻,战火纷飞。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道姓说谁是谁,但那股子硝烟弥漫的气息,隔着屏幕都能闻得到。说起来,南疆那片儿,故事可不少。十年时间,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,但足够让那片土地经历无数的沧桑巨变。这公众号啊,就像是个历史的见证者,默默记录着这一切。所以啊,要是你对南疆的历史、文化,或者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兴趣,不妨去这个“南疆战火已燃十年”的公众号。保证让你大开眼界,不虚此行!